杭州游记
2012-3-6 10:43:39
访问量:3028413
杭州西湖啊
“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那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了山岗……”这段文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这本是太平歌词《白蛇传》中的词句,白蛇与许仙的凄美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我游览的杭州,儿时就听大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借此机会能到杭州旅游便成了我一个心愿,此番江南之行,在经历了的重重磨难之后,终于要向着我日思夜想的杭州进发了,心中的激动与喜悦难以言说。
不久前又重温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其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书中描写她一直想在杭州生活并如愿,让我对杭州西湖更是梦牵萦绕。如让我有机会游览西湖。 2月26日下午达杭州便直奔雷峰塔边,放下行李就步行到雷峰塔景区参观,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是老塔倒塌后所留下的一些砖块被围在玻璃墙里供游人欣赏和想象。晚上我进了一家经营杭帮菜的餐馆点了“西湖醋鱼,叫花鸡,糖藕”等。我觉得西湖醋鱼味道还可以接受。(之前看大家的游记很多提到西湖醋鱼比较腥).
开始环游西湖,远看断桥上人头攒动,今天是天南海北的朋友都到断桥来相会了。微微一笑。走过断桥到坐游船的码头,上船游览西湖,湖中有三个小岛只有靠近三潭映月的小岛可以上去游玩,其余两岛说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耶!之后选择“花港观鱼”上岸,这又是一处西湖十景之一,可以坐在草坪上休息,观鱼。往雷锋塔方向走还要路过苏堤有一尊苏东坡的塑像。
绕着白堤苏堤走,一个人,又惯性地滑向不着边际的冥想。想用语言来触摸西湖的美,可惜相机很快没电了,只有形之于语言的我才能够带走,我才能够展示和分享。然而我无法带走仅仅属于我的西湖美。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当我想要言说的时候,浮现在脑际的是几句人所共知的古典诗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就是说,我,生活在古人审美的眼光里,或者说,我未曾脱离那个古典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古典文化通过“教育”化入我的生命,恰逢其时的境遇里,又会在我身上复现,成为我关照世界的方式和角度。苏东坡是怎么想起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呢?望着烟雨蒙蒙一排葱茏的西湖美景时,我立刻懂了。“淡妆”大底是西湖的这个时节,春末夏初,烟雨蒙蒙,一切都是恬淡的;“浓妆”或许是西湖的盛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我的理解,未必是苏东坡的本意,但是于此,我却用东坡居士的诗句装走了属于我自己的西湖。
这次西湖行我个人认为有一点点的遗憾:西湖边绿化固然好加之春天各种鲜花盛开红的海棠,粉的桃花,黄的迎春······清清的湖水互相掩映空气清新,但好像我想看的是要接近原生态的与我之前想象的有一些差别。
灵隐寺、飞来峰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清康熙皇帝南巡时赐名),坐落在杭州市西北的武林山麓、飞来峰的对面,创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灵隐寺自开创以来,一直是江南著名的禅院。五代吴越鼎盛时期,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房一千三百间的规模。南宋是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当然最为人熟知的还属本寺里面一位了不起的僧人——济颠和尚。就是那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活佛。进入寺庙,香烟缭绕,无数善男信女在神前祈福还愿。寺庙依山势而建,前前后后有十几座大殿,供奉有佛祖释迦摩尼,药师菩萨,济公活佛等等。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庙中的罗汉堂。在这座殿堂中,供奉有五百罗汉。每一座罗汉塑像都有真人大小,青铜铸成,神态栩栩如生,相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面目狰狞,有的面色凝重,有的憨态可掬,可谓穷形尽相,妙不可言。
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对面,山势不甚高,从其旁经过时,并不知晓这座矮矮的山丘就是大名鼎鼎的飞来峰,倒是更多的惊异于山上诸多的石刻佛像。我对于佛像无甚多研究,能辨认出的也只有观音造像和弥勒佛像两尊而已。最早知道此峰还是源于王安石的那首著名的《登飞来峰》,其中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至今为后人所称道。原本想象中的飞来峰应当是山势高耸,险峻异常的,可没想到确实如此普通的小山丘,令我辈颇感意外。此后沿着山路向上攀缘,挥汗如雨,又到了一座寺庙—韬光寺。虽说也在同一景区,但香火的旺盛程度与灵隐寺则有天壤之别。更令我辈奇怪的是,这座明明是佛寺,可里面却也供奉着吕洞宾,何仙姑这样的道家神像,给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难怪香火不旺。
清河坊、河坊街、吴山广场
从灵隐景区出来,来到了清波门,在这里办理了公共自行车。这里的公共自行车都是红颜色,一色的飞鸽牌(呵呵,天津出的),骑起来也是非常的舒服,想来出门旅游骑自行车,我这还是头一回。按计划由此往东就是杭州著名的清河坊步行商业街,据说是很有特色的一条商业街,想着一来能填饱肚子二来能买些纪念品,此地应该值得一看,遂驱车前往。
经过过吴山天风广场即来到河坊街,此街虽号称仿古,但现代商业街味道较浓,与天津的古文化街有异曲同工之妙。街两边大多是各色的小商店,有卖杭州各种小吃,丝绸制品,梨膏糖,当然最多就属卖西湖龙井茶叶的了。很多商铺门前都支上了炒锅,一边炒制茶叶一边高声吆喝“正宗的西湖龙井,现炒现卖了”。再往前走,突然看到一面巨大的白色院墙,上面有“胡庆余堂国药铺”七个黑色大字。原来这就是与北京同仁堂齐名的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店。它的创立者就是鼎鼎大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同为胡氏子孙,怎能不到此一观。信步走进胡庆余堂,门前一块黑漆大牌“进内交易”,顺着游廊往前走,墙上挂着十几个长条的黑漆长牌子,写着各种药名,想必都是胡庆余堂的秘制药品。进了营业大厅,一股浓浓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两旁都是药柜,正中一块金字牌匾,上书“真不二价”,据说是当年胡雪岩手书的。两旁有一副对联“益寿引年长生集庆,兼收并蓄待用有余”。大堂的柜台里摆着很多真假药品,供人们辨识真伪,可见“戒欺”这条胡庆余堂的祖训至今依然在这里完好的保留着。
丝绸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下,周围环境优雅,建筑风格柔美飘逸,馆内桑园染草,小桥流水,让人们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是杭州西湖南线一处集文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场所。馆内的基本陈列分五个部分,序厅概述了丝绸历史与丝绸之路,从历史的纵横告诉观众丝绸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历史文物厅以大量的历代丝绸文物和图片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悠久的丝绸文化和高超的生产技术;蚕丝厅让你了解栽桑养蚕和缫丝的秘密,每当养蚕季节,在那儿您可聆听蚕儿食桑时的“沙沙”声,可仔细观察蚕儿吐丝结茧的过程;染织厅是在一座座别具地方与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内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染织生产工艺,只要您有兴趣,您可拿起梭子坐在古老的织机前,亲自体验手工织绸的艰辛,也可用针线、笔体会制作扎染、手绘等手工艺品;现代成就厅是新中国丝绸业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建国50年来我国在丝绸生产、丝绸科研和丝绸贸易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馆内还有机动厅,举办各种临时展览。
将古老文明与现代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建筑的主题就是“丝绸之路”:把握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城的历史性联系,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放意识。 博物馆的整体色彩以白色为主,以反映丝绸本色在大门广场边,就可以看到一条象征“丝绸之路”的东西通道。与贯穿主楼南北的全封闭现代化白色墙面相交。墙面在入口处作一自然的曲折,象征着丝绸的柔软、 飘逸,墙顶直立一排变体桑树,中间圆形镂空,又宛如丝绸之路上一段绵延的古城墙,在极浓烈的现代气息中,让人明显感到传统的吸引力。墙前分别装饰着采桑女、浣纱女和织绸女三尊汉白玉雕像,赋予博物馆以动态美。主楼顶部塔式盖顶建筑,让人联想起丝绸之路沿途的异国异域风情,又与博物馆遥对的北寺塔相协调。博物馆的内部装饰,也极为清新典雅。分布于各展室的各类雕塑,均出自我国著名的雕塑家之手。步入序厅,丝绸古国的辉煌历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中央石壁上刻着“蚕、桑、丝、帛” 4个甲骨文字,简洁地概括了丝绸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左侧的巨幅石刻壁画,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丝绸发展的沿革过程及其科技成就。靠近壁画,有一尊端庄美丽的古装妇女雕像,手里捧着蚕茧,眼神似在思考,她就是历史传说中第一位养蚕的“蚕神”——黄帝的妻子嫘袒。抬头仰望,顶上无数乳白色的半透明蚕茧形吊灯,将人们带入古代的蚕桑世界。
沿丝路右侧,一组沙漠驼队的浮雕,形象生动,古朴浑厚,与半墙有机结合,显示了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风光特色。“古代馆”的丝绸陈列, 以其珍贵的丝绸文物及模型、图片,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丝绸的起源,直到明清时期丝绸生产的沿革,它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古代丝绸史。丝绸离不开蚕桑,“蚕桑居”是根据近代农家养蚕载桑的真实情景和桑园再造。跨进“织造坊”,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古代织机和传统工艺的手工操作表演,犹如身临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繁荣境地。织女们身着古装作现场表演。天鹅绒织机、漳缎织机、云锦织机、脚踏缫丝机、纟革丝机,都在进行运转操作,古代云锦、彩经绒、纟革丝等著名丝绸品种的织造过程,在这里都得到充分演示。有一种工艺独具特色,让人看后舍不得离开,一块巨大的石元宝下的凹槽里,放着缠有丝织品的木棍,一位艺人将两脚踏在石元宝下的两个突出部,然后晃动石元宝,通过碾压,使丝绸变得柔软平挺。光泽可鉴。这就是江南丝织工艺一绝的丝绸砑光处理。
穿过一个象征性的古丝路城关——嘉峪关,进入了中厅,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只模型和序厅中的驼群遥相呼应,将古国文明带向世界。在近代、现代馆内,展示了苏州丝绸的精湛技艺、服饰变异、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丝绸名人介绍及苏州丝绸业发展的历程、苏州丝绸的国际地位、丝路延伸等。在主馆东北面建有绸庄,坐落在一条仿古街上,参观者可将人民币兑换成专用的仿古钱币,到店铺内可选购各式绸缎。这种参与性旅游,将欣赏参观与选购物品相结合,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
丝绸博物馆是丝绸精品的宝库,知识荟萃的海洋,还是丝绸科研开发的实体,不仅为姑苏增添一景,而且是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我遇到了哪些杭州人呢?超市的售货小姐、西湖周边的警察、杂货店的老大爷、西湖边上热心的范大爷、出租车司机、帮我指路的路人甲乙丙丁……
总的来说,我喜欢他们。似乎在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里,每个人都热情、乐于助人。大概是因为当这座城市向世界打开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拥有了开放乐观的心态。这里特别想提到一个出租车司机,我跟他聊天说杭州好,说要是能在这里生活该多幸福,司机大哥说那得有钱啊,杭州房价物价都高,西湖附近十平米的房子就上百万,我说那杭州有钱人真多。司机大哥又说了,是有钱人多呀,富二代随便买辆车花上百万眼都不眨一下。我说可有钱没钱日子一样过啊。司机大哥说,那是,有钱人去泡吧什么的我们去不了,我们就老老实实在家看电视呗。西湖边上的范大爷说要是在上海和杭州选,他肯定愿意住在杭州。前不久的新闻说,杭州是居民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城市,我这一天走马观花所见之下,感到杭州人的生活确实如此。
(未完待续)